最近聽到一句話:「台灣人口高齡化;結果讓兩代同垮」是不是感覺很悲悽,很無奈,又無助!

      對於高齡化的難題;我想必然和每個人有關。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照顧者、被照顧者,只是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別忘了我們都會老! 你我的一生不可能完全沒有失能、脆弱、和依賴。你現在幫助老人,也是預習、學習未來我們對別人的依賴。面對高齡化的現實;當我們年老了自然需要長照機構、居家照服員提供老年生活起居、盥洗、飲食、外出行動採買、醫療陪伴…,等服務的協助。而照護老人,包含政府、家庭和供給市場照顧應不能光靠家庭或政府,必須整合家庭義務與市場供給。

      現在的我們都曾經或正為照顧者,必須不怕麻煩,看見需要就伸手,每個人當須以子女、配偶、家屬、朋友、同事的角色用同理心站出來協助;譬如:關心同大樓的老人,幫忙因為照顧父母兩頭燒的同事,又或是讓遍佈滿街的超商成為照顧超商、四處林立的咖啡廳成為照顧咖啡廳、鼓勵企業成為友善照顧長者的企業等;唯有「全民動起來」才能形之為家庭、社會一股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的「善循環」進而產生動能。現在的你是照顧者,若你提供照顧的同時也能安心工作,未來你老了成為被照顧者;自然也能擁有幸福和尊嚴的晚年人生。


生命教育感悟文-【死亡既然無可避免 生時更須好好活著】

     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:人一生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往死亡的路走去。既然人生的「終站」是必然,也是自然,那麼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平和地、完美地畫上美麗「句點」。

      隨著小家庭、少子化時代的來臨,許多老年人都在長照機構、養老院、安養中心度過晚年日子。當面對我們身體日益衰老、生命逐漸凋萎固然已不容易適應,更何況得面臨人生『終站』的恐懼與慌亂,在面對生命歷程最後一哩地我們是要預先學習的:

1. 學習如何面對死亡,只有先接納它,才能細細省思出自然的法則與必然的歸宿;其次要學習: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。

2. 學習放下一切俗世俗務,放下執著和糾結,告訴自己:因為你什麼都帶不走。

3. 心境上回歸赤子之心,保有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;只不過此時的好奇心是轉換成對未知的死亡世界的好奇,對生死轉換的好奇,對人情世故變遷的好奇,對身體老化神智轉變的好奇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散夥是人間常態,自然你我不例外。人生各種情緣有結束的時候,對於生命,這獨一無二跟隨我們一輩子的機緣,當然也會走到盡頭。

4. 學會並了悟感恩、珍惜、知足、常樂,悲憫和愛是人生走到最後仍可以關懷別人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  面對生命『終站』的所有功課將是我們一生中所有功課的精華;假如我們一世所經歷的都是為了要應付這最後的功課,那麼面臨生死交關的考驗將是人生智慧的大考驗,也是集所有人生智慧的精華。